鹽霧試驗存在的技術問題講解
作(zuo)者:
salmon范
編輯:
瑞凱儀器(qi)
來源:
bibil.cn
發布日期: 2019.09.07
鹽霧交變試驗方(fang)法規定,鹽霧(wu)和(he)濕(shi)熱(re)試(shi)(shi)(shi)驗(yan)分為(wei)若干個(ge)循環和(he)周(zhou)(zhou)(zhou)期(qi),每個(ge)噴(pen)霧(wu)周(zhou)(zhou)(zhou)期(qi)之(zhi)后(hou)都(dou)緊(jin)跟著一(yi)個(ge)濕(shi)熱(re)貯存周(zhou)(zhou)(zhou)期(qi),部分試(shi)(shi)(shi)驗(yan)方(fang)法中還有一(yi)個(ge)高低溫(wen)試(shi)(shi)(shi)驗(yan)周(zhou)(zhou)(zhou)期(qi)。試(shi)(shi)(shi)驗(yan)設(she)(she)備(bei)的(de)(de)控制(zhi)器已把試(shi)(shi)(shi)驗(yan)循環和(he)周(zhou)(zhou)(zhou)期(qi)編程自動(dong)運行,對(dui)采用干濕(shi)球法測(ce)量和(he)控制(zhi)濕(shi)度(du)的(de)(de)設(she)(she)備(bei)而(er)言,濕(shi)球紗布已經受到前(qian)一(yi)個(ge)噴(pen)霧(wu)周(zhou)(zhou)(zhou)期(qi)的(de)(de)鹽霧(wu)污染,故緊(jin)跟著的(de)(de)濕(shi)熱(re)試(shi)(shi)(shi)驗(yan)中,設(she)(she)備(bei)測(ce)得的(de)(de)濕(shi)度(du)因鹽霧(wu)的(de)(de)污染而(er)產生了較大的(de)(de)誤差。對(dui)校準(zhun)測(ce)量工作(zuo)來說,測(ce)量狀(zhuang)態(tai)必須(xu)與設(she)(she)備(bei)實際的(de)(de)工作(zuo)狀(zhuang)態(tai)相一(yi)致,否則校準(zhun)的(de)(de)結果(guo)是沒有意(yi)義的(de)(de)。
鹽霧高低溫交變試驗設備需要校準的參數為鹽霧沉降率、溫度、濕度三種參數,其中溫度的測量是在鹽霧試驗噴霧的狀態下進行,濕度測量是在鹽霧周期之后的濕熱試驗周期進行的。由于試驗設備的工作空間是密閉的,鹽霧周期之后工作空間內充滿鹽溶液和鹽霧,此時的空氣中依然存在大量的鹽污染,濕度測量事實上也是在腐蝕氣氛下進行的。所以,鹽霧高低溫交變試驗設備的校準與-般的溫度、濕度試驗設備的校準是不同的,溫度、濕度參數的測量需在鹽腐蝕氣氛下進行,這給校準帶來很大的難題。
三種參數共存時,測量中首先要遇到的問題是,鹽霧氣氛下帶有腐蝕性。鹽:霧量可以使用抗腐蝕的玻璃量器來測量,溫度可以使用抗腐蝕的玻璃(或陶瓷)保護套的鉑電阻溫度計來測量。而濕度測量,在目前已有的方法和手段中,主要有重量法、露點法、濕敏元件法、干濕法等,這些方法都是在標準條件下或自然大氣條件下不帶腐蝕氣體的空氣濕度為測量對象。在鹽霧氣氛下,重量法測量必然會因為吸入鹽分而帶來較大的測量誤差,同時,重量法測量操作復雜,-般只用于標準的量值傳遞的測量,不適宜用于日常的濕度測量;露點法測量因鹽分會對冷凝鏡面造成污染和腐蝕作用而不能使用;濕敏元件法同樣因濕敏元件的材料不能抗腐蝕而不適合腐蝕氣氛下的濕度測量;干濕法因鹽霧會在濕球紗布上積聚鹽分而影響紗布的吸濕性和揮發性,同樣會帶來較大的測量誤差。所以,濕度參數在量值傳遞中的測量和在環境試驗參數中的測量是有區別的,它們的測量條件完全不一樣。
下面詳細分析干濕法應用在該類設備中存在的問題。
鹽霧
高低溫交變試驗設備,其技術特點是將鹽霧、高低溫、濕度集成在一臺設備上。該設備的恒溫恒濕方式采用自然空氣對流,而傳統的高低溫濕熱試驗設備的恒溫恒濕方式采用強制空氣循環。
通過分析干濕法的測試原理和鹽霧高低溫交變試驗設備的特點可知,設備采用自然空氣對流的恒溫恒濕方式,與采用強制空氣循環的恒溫恒濕方式相比,除了試驗空間的溫濕度場的均勻性變差外,更重要的是:沒有恒定的風速,給干濕法測量濕度帶來了誤差。因此,現階段的鹽霧高低溫試驗設備控濕所使用的干濕法測量方法,除了濕球紗布的鹽霧污染給干濕法測濕帶來了誤差外,還有風速(影響干濕系數A值)給干濕法測濕帶來了誤差。所以,現在的鹽霧高低溫交變試驗設備,其指示的濕度存在較大誤差。
鹽霧試驗是一種腐蝕性試驗,由于腐蝕的特殊性以及相關試驗標準的要求,該類試驗設備不能像高低溫濕熱試驗設備那樣采用強制空氣循環的恒溫恒濕控制方式。由于該類設備的技術正處在發展中,腐蝕氣氛下的濕度測量問題,事實上國內外還沒有對該問題進行研究和測量方法。
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濕度測量技術的所有方法并不能直接地、簡單地解決腐蝕氣氛下的濕度測量問題。